刘亦菲在新剧《梦华录》中的“女商人”人设,合不合理?

希言话史 2023-01-29 21:34:46

根据最新报道,刘亦菲已于一月份进组《梦华录》。

这是一个以北宋为背景的故事,改编自关汉卿的元杂剧《赵盼儿风月救风尘》。

在关汉卿的杂剧中,赵盼儿与姐妹宋引章同是风尘女子,由于宋引章遭到富商周舍的欺骗而抛弃与秀才安秀实的婚约。嫁给周舍后,宋引章才看清他的真面目。不堪凌辱的宋引章求告无门,于是写信给姐妹赵盼儿求救。

赵盼儿十分讲义气,接到宋引章的信后,立刻前去营救。

之后,凭借自己的智慧救出了宋引章,同时惩罚了恶人周舍。

可以看出,在关汉卿的杂剧中,赵盼儿是一位美丽与智慧并存的风尘女子,职业是:妓女。

在改编的版本中,刘亦菲扮演的赵盼儿在临安经营一家小茶坊,因未婚夫中了进士而遭到抛弃。她为争口气,决定进京讨个说法。

最后,与另外两个姐妹在开封府克服各种磨难,站稳了脚跟,同时把小茶坊发展成为一家客源滚滚的大酒楼。

可以看出,在改编的版本中,赵盼儿的职业是:小商人

不论是关汉卿原著中的妓女,还是改编版本中的小商人,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,赵盼儿都属于底层女性。

虽然故事发生在宋代,但关汉卿是元朝人,所以他笔下的“宋人”赵盼儿其实是元朝汉人女性的某些写照。

真实的宋代女性,实际上没有这么悲惨。但即便与别的朝代相比略显开明,但由于身缚封建枷锁,宋代女性依旧有着许多禁锢。

那么,对于赵盼儿这样的底层女性,在真实的历史上,是怎样的呢?

她们真的可以走出家门去经商吗?

一、宋代下层女性是否可以经商?

提起我国古代女性,大多人的印象是: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养于深闺,不能抛头露面。

这种认知不能说是错误,因为对于权贵家的女孩来说,她们的确是被娇养在富贵锦绣的深闺之中。

但对于下层女孩来说,并不是这样。

由于家境贫寒,许多女孩被迫走出家门,为了生计抛头露面。

她们有的凭借出色的绣工制作绣品售卖,有的凭借勤劳的双手为人做仆赚取钱财,有的凭借智慧的头脑经商。

热火朝天的市井中随处可见她们的身影,纤瘦美丽,那是尘世喧嚣之中最美丽的风景之一。

宋代商业极为发达,女性经商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。

《宋史资料萃编》中有这么一句记载:“九市官街新筑成,青裙贩妇步盈盈。”

这里的“青裙贩妇”便是宋代妇女积极经商的真实写照。

经商的女性,有的是采用摆摊的方式,有的是租用店铺固定经营,成为宋代经济蓝图上一道独特的景致。

二、那些“练摊”的宋代女孩们

在我国传统家庭模式中,一直都是男主外女主内。所以,当女性走出家门经商时,最主要的动因是被生活所迫。

《宋史》中记载了一位姓朱的女子,她因家庭贫困,于是到市场上卖巾履簪珥这种生活用品来补贴家用,“卖巾履簪珥以给其夫”。

衡州有个陈道人,以磨镜为业,中年时眼睛突然瞎了。

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,他的妻子不得不走出家门经商。陈道人自此“闭户端坐”,而让他的妻子磨镜子售卖赚钱,“独令妻自行磨镜以取给。”

除此外,还有自种茶叶售卖的卖茶女,自种蔬菜售卖的“深村妇”,自己打渔售卖的卖鱼女,以及自磨花粉售卖的女子。

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,练摊的女子一般都是自产自销,她们没有太多钱财购置大件货物,只能售卖这种自家生产的手工产品或者农产品。

为了多卖货物,她们通常会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地叫卖。

这些女性中,有些极具经商头脑,甚至靠着经商发家致富。

北宋莱州胶水县主簿董国庆弃官回乡后,失去了生活来源,家庭生计没有着落。

他有位十分有商业头脑的妾室,低价买入很多麦子,在家里加工成面粉后售卖,赚取中间的差价,迅速发家致富,“罄家所有,买磨驴七八头,麦数十斛。每得面,自骑驴入城鬻之,至晚负钱归,率数日一出。”

通过三年的积累,董国庆的这位妾室积累了丰厚的家产,还买了田地和宅院,“如是三年,获得愈多,有田宅矣。”

《竹隐畸士集》中记载了一位十分有头脑的老妇人。

这位老妇人孀居多年,擅长酿酒,“孀妻独居,营私酿酒,每用中夜雇渔艇运致,传入街市酒店,隔数日始取其直……”

这位老妇人向街市上的酒店供应自己酿造的酒,酒店卖完酒后,她再去取自己应得的份额,颇有点现代社会供应商的意思。

三、那些开店的女子们

这些勤劳经商的女性中,有一些极具商业头脑的,会在积累一定的商业资本后扩大规模,开设店铺。

这就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,不必再走街串巷,经受风吹日晒。

在众多经商门类中,比较受女性青睐的是开设茶馆和酒楼。

这一点也与《梦华录》中的改编相吻合。

(1)开茶馆的王妈妈

饮茶之风在唐代得到飞速发展,到了宋代时已然十分盛行。

上到官宦贵族,下到平民百姓,都酷爱饮茶。所以,在宋代最常见到的店铺便是茶馆,不论是繁华的京城,还是偏远的市镇,随处可见茶坊、茶馆与茶肆。

宋代的茶坊主要是售卖茶水,一方面可供解渴消乏,另一方面也是客人怡情休闲的公共场所。

如南宋中瓦子里的“一窟鬼茶坊”,便是由一位号称王妈妈的女子所开设,“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,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,敲响盏,掇头儿拍板”。

这项记载中可以看出,“一窟鬼茶坊”是一个颇为热闹的风雅之地。点茶婆婆带着三朵花,敲着盏,热热闹闹地招揽顾客。

所以,许多文人雅士颇为喜欢茶坊,清雅的茶香中,还可以观看着充满烟火气息的的表演节目,怡情又怡心,实是人间美事。

(2)王小姑酒店

除了茶馆,宋代极为发达的还有酒楼、酒肆。

宋代的酿酒业非常发达,据史料记载,东京开封的酒店很多,仅正店就有七十二户,“如州东仁和店、新门里会仙楼正店,常有百十分厅馆动使,各各足备,不尚少阙一件……凡酒店中不问何人,止两人对坐饮酒,亦须用注碗一副,盘盏两副,果菜碟各五片,水菜碗三五只,则银近百两……”

从这项记载可以看出,北宋开封的酒楼规模很大,生意红火,颇受时人青睐。

除了正店外,开封府还有许多的脚店,“不能遍数”。

由此可见,宋人极其爱酒。

那么,开酒楼便是很多商人首先要考虑的项目之一。

在这些开酒楼的商人中,也有许多女子的身影。

宋徽宗宣和三年,开封有个富家子弟名叫任迥。一次,他外出游玩途中,到了近郊,看见一家酒肆,于是便进去休息。

进去后恰好看到女店主交代店中的年轻女子照看酒肆。

很显然,这家酒肆是由女子经营。

任迥见到酒肆是女子经营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异,显然他对此种现象司空见惯。

由此可知,在宋代,女子经营酒肆是很常见的事情。

史料中这种记载比比皆是,比如开封府有个“王小姑酒店”,此店便是一位叫王小姑的女子经营,生意相当红火。

除了经营茶馆和酒肆,宋代女性经营的门类还有很多,比如开食店,开药铺,开香料铺等。

她们积极经商,积累了财富,同时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,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狭小生存空间中一次十分珍贵的突破。

有些地区的女性甚至还凭借优秀的商业头脑和成绩,颠覆了传统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的家庭模式。她们选择外出经商维持家庭生计,而留下丈夫在家照看孩子。

希言说

宋代女性广泛经商,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。

整个社会繁荣的经济环境影响是一个方面,国家及法律对女性财产的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。

宋代法律规定,女性对家庭财产享有部分继承权和管理权,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她们对钱财管理与创造的热情。

尤其是下层女性,她们通过经商来增加家庭收入,赢得金钱的同时,也赢得了家人的尊重。

这在某种程度上,唤醒了一些女性的独立意识。

1 评论: 1 阅读:21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