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剧演员演戏不能太过,麒派老生王志钢的《描容上路》就有点太过

世界杂说 2022-03-01 09:39:18

京剧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、手眼身法步,而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也是应该通过这些表现出剧中人物的,但是不应该太过,因为人物都是有年龄的以及所处环境的。

京剧艺术是我国的“国粹”,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理,这也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同。著名的京剧演员于魁智曾经在节目中谈及去国外演出的一些事,他表示在国外演出要比国内夸张,要不然外国人有时候看不明白。

其实这没有错,但是在国内却不能这样,因为这属于讨巧。

我认为当今京剧界的演员当中张火丁老师的表演是非常好的,她不会拖长腔也不会刻意卖弄,反而是从剧情从人物出发,这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合适,像其代表作《白蛇传》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王志钢著名的京剧演员,工老生,宗麒派,曾经受教于杨建忠、萧润增等麒派名家。

然而王志钢老师的表演我认为就有一些过,确实唱腔很不错有麒派的味道,嗓子也非常好。

但是其表演有些过,我看过他演出的《描容上路》,这出戏有音配像资料周信芳大师的录音小王桂卿老师的配像,并且小王桂卿老师也有音像资料,以及如今的陈少云老师也有音像资料。

要知道“张广才”都七十九了,所以还是要有老态了,看小王桂卿和陈少云两位老师的表演都有老态。但是王志钢老师的“张广才”可不像七十九,反而是像一个小伙子,这就太出戏了!

还有就是王志钢的《十道本》,要知道“褚遂良”是一个大臣,但是王志钢老师的表演就如同一个武将一样,这就有些过头了。

有网友看完这样说:“当代演员愿意学习继承流派,当然值得鼓励。不过显然问题不少。第一:失之于野,未能顾及褚遂良大臣身份,且上来就过分激昂,后来何以为继?恐非攘臂挥拳不能止矣,十道本遂变为打金砖乎?第二:失之于散,双臂动作太多,令人眼花缭乱,但反显小家子气:腰上无力,未得麒派身段“圆”字之妙,迈步直来直去,和日常散步无异,舞蹈之美遂失:脚步太碎,多余步子太多,踩不在锣鼓点上,反而是被动追赶锣鼓,给人的感觉是急急忙忙满台乱跑。嗓音的问题就不说了。”

(声明: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,谢谢。)

1 评论: 0 阅读:262